专业的有机肥发酵罐,有机肥翻堆机,槽式翻抛机发酵设备提供商
新闻中心

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的 5 大核心工艺解析

发布时间:2025-05-29

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,禽畜粪便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。将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并转化为有机肥,既能减少环境污染,又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,为农业生产提供绿色肥料。而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多个关键工艺,掌握这些核心工艺是保障有机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。本文将深入解析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的 5 大核心工艺,为相关从业者和企业提供专业指导。

一、原料收集与预处理工艺

(一)原料收集

禽畜粪便的收集是处理的第一步,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,收集方法有所不同。规模化养殖场可采用自动化收集设备,如刮粪机、输送带等,将粪便集中收集到储粪池中,这种方式效率高、成本低,且能减少粪便在养殖区域的堆积,改善养殖环境。对于小型养殖场或散户,可采用人工收集或半机械化收集方式,使用手推车、小型铲车等工具,将粪便运输至集中处理点。收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粪便与尿液、污水过度混合,防止后续处理难度增加。

(二)预处理

预处理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和水分调节。固液分离可采用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、离心式固液分离机等设备,将粪便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。分离出的液体部分可作为液态肥直接还田或进一步处理,固体部分则用于制作有机肥。分离后的固体粪便水分含量通常较高,需要通过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的方式调节水分。一般来说,将粪便水分控制在 50% - 60%,有利于后续发酵过程的进行。此外,还可根据需要添加秸秆、锯末等调理剂,改善粪便的透气性和碳氮比,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。

二、高温好氧发酵工艺

(一)发酵原理

高温好氧发酵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,将禽畜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。在发酵过程中,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热量,使堆体温度迅速升高,当温度达到 50℃ - 70℃时,持续一段时间,可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病原菌、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,实现无害化处理。同时,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降解,转化为腐殖酸、氨基酸等有益物质,提高有机肥的肥效。

(二)发酵方式与设备

常见的高温好氧发酵方式有槽式发酵、条垛式发酵和罐式发酵。槽式发酵是在发酵槽内进行,通过翻抛机定期翻抛物料,保证氧气供应,促进发酵均匀进行;条垛式发酵是将粪便堆成条垛状,利用自然通风和定期翻抛来满足微生物的需氧要求;罐式发酵则是在密闭的发酵罐内进行,具有发酵效率高、占地面积小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优点,但设备投资较大。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、资金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发酵方式和设备。

(三)发酵过程控制

在发酵过程中,需要对温度、氧气含量、水分和 pH 值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。温度是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,一般前期温度上升较快,当达到 60℃ - 70℃时,保持 2 - 3 天,以确保充分杀灭有害微生物;之后温度逐渐下降,当温度稳定在 40℃ - 45℃时,表明发酵基本完成。氧气含量要保持在 5% - 15%,通过翻抛或强制通风来调节;水分应维持在 40% - 60%,若水分过低,微生物代谢活动受抑制,发酵速度减慢;若水分过高,会影响氧气供应,导致厌氧发酵,产生恶臭。pH 值一般控制在 6.5 - 8.5 之间,若 pH 值过低,可添加石灰、草木灰等进行调节。

三、腐熟与陈化工艺

(一)腐熟过程

经过高温好氧发酵后的物料,虽然大部分有机物已被分解,但仍含有部分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和不稳定的中间产物,需要进行腐熟处理。腐熟过程是在自然条件下,让物料继续进行缓慢的分解和转化,使有机物进一步稳定化。腐熟时间一般为 1 - 2 个月,在此期间,物料的颜色逐渐变深,从原来的灰褐色变为黑褐色,气味也从刺鼻的臭味转变为轻微的土腥味。

(二)陈化作用

陈化是腐熟后的物料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变化。陈化过程可以进一步降低有机肥的含水量,使肥料颗粒更加紧实,提高肥料的稳定性和适用性。同时,陈化还能促进腐殖质的进一步形成,增加有机肥的保水保肥能力。陈化时间一般为 1 - 3 个月,储存环境要保持通风、干燥,避免雨水淋湿和阳光直射。

四、粉碎与筛分工艺

(一)粉碎处理

腐熟陈化后的有机肥物料,颗粒大小不一,需要进行粉碎处理,使其粒度符合后续造粒和使用要求。常用的粉碎设备有锤式粉碎机、辊式粉碎机、齿盘式粉碎机等。锤式粉碎机具有粉碎效率高、适应性强的特点,能将较大的物料颗粒粉碎成较小的颗粒;辊式粉碎机则适用于硬度较大的物料粉碎;齿盘式粉碎机粉碎粒度较细,常用于对粉碎粒度要求较高的场合。在粉碎过程中,要注意控制粉碎粒度,一般有机肥的粒度要求在 0.5 - 5 毫米之间。

(二)筛分分级

粉碎后的物料需要进行筛分,将不符合粒度要求的大颗粒和杂质筛除。常用的筛分设备有振动筛、圆筒筛等。振动筛通过电机带动筛面振动,使物料在筛面上做跳跃运动,实现筛分;圆筒筛则是通过圆筒的旋转,使物料在筒内滚动,小于筛孔的物料通过筛孔落下,达到筛分目的。经过筛分后的物料,粒度更加均匀,有利于后续的造粒和提高产品质量。

五、造粒与包装工艺

(一)造粒方式

造粒是将粉状有机肥加工成颗粒状的过程,颗粒状有机肥具有便于储存、运输和施用的优点。常见的造粒方式有圆盘造粒、转鼓造粒和挤压造粒。圆盘造粒是在旋转的圆盘上,通过喷洒粘结剂,使粉状物料在离心力、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颗粒;转鼓造粒是在转鼓内,通过蒸汽或水的作用,使物料在翻滚过程中粘结成粒;挤压造粒则是通过挤压机将物料挤压成条,再切割成颗粒。不同的造粒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物料特性和生产规模,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造粒方式。

(二)包装储存

造粒后的有机肥经过冷却、筛分后,即可进行包装。包装材料可选用编织袋、塑料袋等,包装规格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习惯确定,常见的有 25 千克 / 袋、50 千克 / 袋等。包装好的有机肥应储存在干燥、通风的仓库内,避免受潮、结块和雨淋。同时,要做好产品标识,标明产品名称、成分、含量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等信息,以便用户使用和监管部门检查。

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的 5 大核心工艺环环相扣,每个工艺环节都对最终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。只有严格把控原料收集与预处理、高温好氧发酵、腐熟陈化、粉碎筛分以及造粒包装等工艺过程,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,实现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,为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