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辊挤压造粒机操作指南:物料适应性强,颗粒均匀,维护成本低
发布时间:2025-09-18
双辊挤压造粒机凭借 “物料适应性广(可处理有机肥、复合肥、矿物粉等多种原料)、颗粒成型均匀(合格率≥90%)、日常维护成本低(年维护费≤3000 元)” 的优势,成为中小型肥料厂(日产量 5-20 吨)的核心造粒设备。尤其在有机肥生产中,它能轻松应对猪粪、羊粪、秸秆混合物料等不同粘性、纤维含量的原料,无需大量添加粘结剂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。
本文从 “设备认知→操作流程→故障处理→维护技巧” 四个维度,撰写双辊挤压造粒机完整操作指南,帮助操作人员快速上手,确保设备稳定运行,产出优质颗粒。
一、先识设备:双辊挤压造粒机的核心结构与优势原理
1. 核心结构(4 大关键部件)
挤压辊:设备核心工作部件,成对安装(直径 200-400mm,长度 300-600mm),辊面可根据原料特性选择 “光面”(适合粘性物料,如纯猪粪)或 “槽面”(适合低粘性物料,如秸秆有机肥),槽面辊可通过模具加工出不同形状的模穴(圆形、方形),直接决定颗粒形状;
喂料系统:由 “螺旋喂料器 + 料仓” 组成,螺旋叶片匀速推送物料至两辊之间,通过变频电机调节喂料量(0.5-3 吨 /h),确保物料均匀进入挤压区,避免局部过载;
传动系统:包括电机(功率 5.5-15kW,根据产能匹配)、减速器、联轴器,将电机动力传递至挤压辊,控制辊速(10-30r/min),保证两辊同步反向旋转,挤压压力稳定;
调压系统:通过液压或弹簧装置调节两辊之间的压力(0.5-3MPa),压力可根据物料粘性动态调整(粘性高物料压力调小,低粘性物料压力调大),确保颗粒强度达标(抗压强度≥2.5kg / 粒)。
2. 优势原理:为何能实现 “强适应性、高均匀度”?
无干燥造粒:物料含水量在 20%-35% 范围内均可直接造粒,无需提前烘干(适配有机肥腐熟后常见含水量),减少能耗;
物理挤压成型:依赖两辊挤压产生的压力使物料团聚成粒,不依赖物料自身粘性,因此可处理低粘性秸秆有机肥(添加 1% 腐殖酸即可)、高粘性猪粪有机肥(无需粘结剂),甚至矿物粉(如磷矿粉),物料适应性远超圆盘造粒机;
模穴定型:槽面辊的模穴尺寸统一(如直径 3-5mm),物料填入模穴后经挤压定型,颗粒大小、形状高度一致,均匀度比挤压造粒机(无模穴)高 15%-20%。
二、操作流程:从 “开机准备” 到 “关机收尾” 的标准步骤
1. 开机前准备(3 项核心检查)
物料预处理检查:
① 细度:确保物料粉碎至 80 目通过率≥70%,纤维长度≤1mm(秸秆有机肥需重点检查,避免纤维缠绕挤压辊);
② 含水量:用 “手握法” 判断,物料手握成团、落地轻碰即散,含水量控制在 25%-32%(最佳范围),过高易粘辊,过低颗粒松散;
③ 杂质:通过振动筛去除石子、金属碎屑(粒径>3mm),避免损坏挤压辊表面;
设备状态检查:
① 挤压辊:检查辊面是否有残留物料、划痕(若有,用钢丝刷清理,轻微划痕用细砂纸打磨),两辊平行度偏差≤0.1mm(用直尺测量);
② 润滑系统:检查减速器油位(油标中线位置,使用 46# 极压齿轮油),轴承处添加锂基润滑脂(填充量为轴承空间的 1/3-1/2);
③ 安全防护:确认设备防护罩(挤压辊、传动系统)安装牢固,急停按钮(红色,位于操作面板显眼处)功能正常;
参数预设:
① 喂料量:根据产能设定,日处理 10 吨原料(每天工作 8 小时),喂料量设为 1.2-1.5 吨 /h;
② 辊速:粘性物料(如猪粪)设为 15-20r/min,低粘性物料(如秸秆)设为 20-25r/min;
③ 挤压压力:初次试机设为 1.0-1.5MPa,后续根据颗粒强度调整(强度不足则加压,粘辊则减压)。
2. 开机操作(4 步有序进行)
空载启动:
① 打开总电源,启动 “传动系统”(先开减速器,再开挤压辊电机),空载运行 5-10 分钟,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响(如 “咯噔” 声可能是两辊不同步)、振动(振幅≤0.1mm);
② 启动 “喂料系统”,空载运行 3 分钟,检查螺旋喂料器是否顺畅,无卡料、漏料;
物料试机:
① 缓慢开启料仓闸门(开度 1/3),让少量物料进入喂料系统,观察物料在两辊间的分布情况 —— 若局部堆积,调整喂料器转速(微调变频旋钮),确保物料均匀覆盖辊面;
② 观察颗粒成型效果:颗粒应完整无裂痕,脱模顺畅(无粘辊),用颗粒强度仪检测抗压强度,若<2.0kg / 粒,逐步提高挤压压力(每次增加 0.2MPa),直至达标;
正常运行:
① 料仓闸门开度调至 1/2-2/3,维持稳定喂料,每 30 分钟检查一次颗粒品质(均匀度、强度)、设备运行状态(电机电流、轴承温度);
② 记录关键数据:喂料量、辊速、挤压压力、颗粒合格率,形成操作台账,为后续参数优化提供依据;
关机收尾:
① 先关闭料仓闸门,待料仓内物料全部进入喂料系统、两辊间无物料后,关闭 “喂料系统”;
② 继续运行 “传动系统” 5 分钟,清理挤压辊表面残留物料(若有粘料,可手动投喂少量干料(如干粉状有机肥),利用挤压作用带出粘料);
③ 关闭传动系统,切断总电源,清理设备周边散落物料,检查挤压辊、喂料器是否有损坏。
三、故障处理:3 类常见问题的快速解决方法
1. 颗粒松散、强度不足(最常见)
原因:挤压压力过低、物料含水量过低(<20%)、物料细度不够(80 目通过率<60%);
解决方法:
① 逐步提高挤压压力(每次增加 0.2MPa,最高不超过 3MPa,避免损坏辊面);
② 若含水量低,通过雾化喷头向物料中少量补水(每小时补水 5-10L),调整含水量至 25%-30%;
③ 若细度不够,返回粉碎机重新粉碎,确保 80 目通过率≥70%。
2. 物料粘辊、脱模困难
原因:物料含水量过高(>35%)、挤压压力过高、辊面光滑度不足(有划痕、残留物料);
解决方法:
① 减少喂料量,开启料仓通风装置(或添加少量干料),降低物料含水量;
② 降低挤压压力(每次减少 0.3MPa),观察脱模效果,直至颗粒顺畅脱落;
③ 停机后用 “专用刮板”(塑料材质,避免划伤辊面)清理粘料,用细砂纸打磨辊面划痕,恢复光滑度。
3. 设备振动过大、有异响
原因:两辊平行度偏差(>0.1mm)、喂料不均(局部过载)、轴承磨损(间隙>0.1mm);
解决方法:
① 停机后松开挤压辊固定螺栓,用百分表校准两辊平行度,调整后重新紧固螺栓(扭矩按设备说明书,通常 50-60N・m);
② 检查喂料器螺旋叶片是否磨损(磨损超 2mm 需更换),调整喂料量,确保均匀喂料;
③ 拆卸轴承,检查滚动体是否有划痕、锈蚀,若有则更换同型号轴承(优先选 SKF、NSK 品牌),装配时涂抹高温润滑脂。
四、维护技巧:降低成本、延长设备寿命的 5 个关键
1. 日常维护(每日必做)
清理:停机后彻底清理挤压辊、喂料器、料仓内残留物料,避免物料结块硬化,下次开机时划伤设备;
检查:用手触摸轴承、电机外壳,温度应≤60℃(超过则说明润滑不足或过载),检查紧固件(螺栓、螺母)是否松动,及时拧紧。
2. 定期维护(每周 / 每月)
每周:
① 更换减速器润滑油(首次使用 1 个月后更换,后续每 3 个月更换一次),清理油底壳杂质;
② 检查挤压辊模穴是否堵塞(尤其是槽面辊),用 “专用清理针” 疏通堵塞的模穴;
每月:
① 校准喂料量与颗粒产量的匹配度,优化操作参数,提升造粒效率;
② 检查调压系统(液压 / 弹簧)压力是否稳定,若压力下降过快,更换密封件(如 O 型圈),避免泄漏。
3. 易损件管理(降低成本核心)
挤压辊:光面辊使用寿命 1-2 年(处理有机肥),槽面辊模穴磨损后可 “堆焊修复”(用耐磨焊条 D707),修复成本仅为更换新辊的 1/3;
喂料器螺旋叶片:采用 65Mn 弹簧钢材质,磨损后可通过 “补焊” 延长使用寿命,无需频繁更换;
轴承:定期润滑(每月 1 次),避免干摩擦,使用寿命可延长至 1 年以上(比不润滑提升 50%)。
五、总结:双辊挤压造粒机的 “操作核心”—— 适配与精准
双辊挤压造粒机的操作关键,在于 “根据物料特性精准调整参数”:处理高粘性物料时,降低压力、放缓辊速;处理低粘性物料时,提高压力、加快辊速,充分发挥其 “物料适应性强” 的优势。同时,通过规范操作与日常维护,可将设备故障率降至最低,维护成本控制在每年 3000 元以内,真正实现 “低成本、高效率、高品质” 造粒。
对于新手操作人员,建议先从 “小批量试机” 开始,记录不同物料的最佳操作参数(如秸秆有机肥:压力 1.8MPa、辊速 22r/min、含水量 28%),形成 “物料 - 参数” 对照表,后续生产时直接调用,快速上手。若遇到复杂故障(如辊面严重磨损、传动系统故障),应及时联系设备厂家,避免盲目拆解,确保设备安全运行。
- 双辊挤压造粒机操作指南:物料适应性强,颗粒均匀,维护成本低2025/09-18
- 链式粉碎机尤其适用于纤维质含量高的原料2025/09-17
- 塔式发酵罐的核心优势:占地面积小、自动化程度高、环保无臭2025/09-16
- 小型有机肥发酵罐容量如何选择?(1 立方、5 立方、10 立方)2025/09-15
- 选购有机肥发酵罐避坑指南:从材质、容量、自动化程度到厂家资质2025/09-13
- 转鼓造粒机 VS 圆盘造粒机:谁更适合您的肥料生产工艺?全面对比!2025/09-12
- 有机肥发酵罐正确开机与投料步骤:错误操作可能导致发酵失败!2025/09-11
- 如何判断有机肥发酵是否彻底?发酵罐产出的肥料可达完全腐熟标准!2025/09-10